互联网医疗不仅关系社会民生,而且关系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大中型医院建起“移动互联网医院”,方便人们挂号、看病、缴费,实时关注自身健康。这一领域的风险投资也呈加速增长态势。国家近年出台的一些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鼓励和肯定这一发展趋势,但在具体政策和法律和法规上还有脱节、滞后现象。引导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要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强化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
互联网医疗发展较快,但其定位问题还没有厘清。目前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一分歧主要源于对医疗资源的看法有别。前者以互联网为核心,强调围绕患者需求、医患沟通来搭建平台,具有一定的去医院中心化倾向;后者以传统医疗资源为中心,强调发挥互联网的工具作用,带动医疗发展升级。其实,一个新兴起的产业在兴起过程中,其形态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是正常的,过早下结论并不恰当甚至有可能阻碍其发展。同样,对互联网医疗带来的问题也应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应一禁了之。在新发展理念及国务院《关于积极地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引和推动下,互联网医疗必将日益成熟。
还有人认为,互联网医疗是为医生提供内容支持、工具支持及平台支持的,不能将其理解为医疗诊治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更不能理解为互联网医疗诊治。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互联网医疗恪守“不能开展网上医疗诊治”的边界,远程医疗必须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这体现的是在现有条件下的理性态度,因为贸然放开互联网诊治很可能放大医疗诊治的风险。
在关注互联网医疗本身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它为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契机。我国医改在实行医药分开、分级诊疗、社会办医等改革后,已确定进入深水区,应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方法,深入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医改制度设计。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互联网与大数据叠加正在推动新型医疗体系发展,这与未来医疗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大范围的应用这些新技术手段,需要相关部门在体制机制层面作出安排,在制度设计中强化互联网思维。比如,打破各医院的数据“孤岛”,为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夯实基础。
借助互联网手段,破解医改关键难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是影响我国医改进程的难题。互联网医疗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合理、更高效配置,并扩大服务半径,使其“下沉”至医疗水平不发达地区,从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
依靠网络技术,优化医疗体系架构。目前,与医疗核心业务深层次地融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并不多,大多还是“周边服务”,如健康咨询、线上挂号等。以技术突破为带动,从现有医疗体系痛点入手,撬动医疗资源向互联网流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医疗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是网络医疗发展的重要路径。
上一篇:人民日报见解:互联网+医疗重新定义看病 下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行动计划(2018-20年)的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