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包括1个医学人工智能平台,诊前、诊钟、诊后3个场景,门诊、住院、移动等7个核心应用产品,能力互享,业务互通。
经过长期的发展,智慧医院进阶至3.0版本。3.0版本围绕医生的逻辑思维进行运转,通过“感知”患者的病症信息,利用知识图谱、模型推算出可能的病状诊断,主动为医生提供医嘱决策,并实现病历的自动生成。医生能在一个界面上完成看诊的操作,无须在各种界面中切换。相比于此前版本,3.0版本关注重点从IT流程转变为临床路径等业务本身。
患者满意度高的医院拥有更高的运营效率和财务绩效,并且患者满意度上升10%,医院利润能增加1.5%。物联网智慧医院包含医疗场景中20多个子系统,数字化病房、手术台、后勤管理、诊间室、护士室等所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医院的医生、护士、患者、设备、药品等联接起来,实现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手术、用药等全流程可追溯,可以大大降低智慧医院相关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传统医院属于劳动密集型机构,而智慧医院将利用自动化设备优化运营及流程,大幅度的提高医院生产的效率及精准度。
美国在智慧医院技术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头羊:超过30%的美国的医院已通过HIMSS EMRAM六级及以上的评审,表明它们已能够熟练使用EHR(电子健康记录)系统;而在大多数其它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只有不到5%的医院通过此评审。
我国智慧医院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在数据和信息安全方面还难以达到保障,在基层覆盖范围较小。未来,智慧医院需慢慢地增加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努力把信息化延伸和覆盖到基层。
目前,病患、医护和后勤物业三类人群对于医院智慧体验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净推荐值分别为-39%、-6%、-56%,均为负值。
随着2019年3月和2021年3月,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相关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的发布,智慧医院构建的三大标准都已经落地,整体实现的框架进一步明晰,也为后续医院相关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卫健委对于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相关的建设要求也有望落地,成为行业新的助推器。
2018年12月卫健委出台了《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而2019年全国电子病历评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医院的平均电子病历评级分数为2.08级,而北京2.77级仅次于上海、浙江位列全国第三。2020年连北京的电子病历评级都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对其他不发达省市来说,这一指标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除此以外,在新医保监管的要求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必须要达到4级以上服务能力,这对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来说是可能是未来2-3年的一个刚性需求支撑。后续,电子病历5级、6级的一些指标也有望纳入到医院评审,推动医院向更高智慧等级建设进行投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部门预算》,公立医院中89%的收入来自事业收入,而公共卫生领域中,58%的收入都来自财政拨款(除去上年结转部分后占比会更高),这样的收入结构决定了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而医院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大医院在系统建设方面的实力雄厚。
我国的公共卫生的建设大多数都用在实现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各项工作,前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和2020年新冠疫情以后,应急处置需求集中爆发,公共卫生短板也在风险中充分暴露,成为了国家加大智慧医院相关领域投入的助推器。
2020年专项债重点加强了对公共卫生领域投资的支持。2020年我国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医疗卫生领域成为了专项债发行重点扩容的领域之一,全年来看全年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债发行规模占比8%,较上年增长了4pct。
此外,2020年12月11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药局联合下发了《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政策针对目前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短板,着眼未来5-10年提出了对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基础要求。相比前序规范而言,新出台的规范有60%的重合内容,同时有40%新增规范要求,将给行业以评促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对未来5年~10年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提出建设要求,针对二级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22类262项具体内容。
着眼未来5年~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发展建设需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出了细分建设要求。58类共212项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
着眼未来5-10年提出了对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基础要求,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等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体业务服务和管理要求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125项、三级指标421项。
我国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推动和指导智慧医院的发展。如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中提到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中提出建立0-5级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
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中心及区域中心,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基本实现城镇和乡村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
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在2020年前普遍提供智能导医、移动支付等线年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明确互联网医院性质及与实体医疗机构的关系,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程序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
在中国,受限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智慧医院角色的演化进程与成熟市场不一样。在未来十年,医院仍将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最重要角色,兼顾门诊和住院任务,带领基层机构形成医联体,共同负担一个区域的居民健康管理。
在某些生态体系中,智慧医院可以是信息整合方,负责数据的集成、存储及运营开发,但数据整合范围可能受限于个体医院的数据覆盖及影响力,不利于行业渗透。
智慧医院不能独立于智慧医疗体系而存在,而智慧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跨机构相互连通、信息共享的平台之上。医疗机构虽能够独立开发信息平台,来自政策制定者的推动仍是不可或缺。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的策略评估》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形态趋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公司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方面了解行业及对本行业来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商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是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查与研究数据,企业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于各种类型的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有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做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等。
上一篇:智慧医院行业发展概况及面临的机遇 下一篇:附一医挂号有了手机APP